复合面料网,免费提供专业的复合面料产品、资讯、知识、供应商、生产厂家等等

复合面料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复合面料资讯

复合面料资讯

第二十一届中国杭州·化纤论坛(2022)—会议摘录

城南二哥2022-11-30 13:55:47复合面料资讯536来源:复合布料_复合面料网

  一、“双碳”对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影响—李宇静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1、石化行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市场需求动力不足

  ①俄乌冲突既推高油价又冲击供应链。②疫情对供应链影响较大。③欧美、东南亚等地区供应恢复,出口订单向海外回流。

  (2)产业链价格传导不畅,多数石化产品盈利大幅下降

  2、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瓶颈

  (1)产业结构不合理

  ①原料结构偏重煤炭,是世界大现代化煤化工国。②聚氯乙烯:发达国家基本全部采用乙烯氧氯化法,我国以电石乙炔法为主,占比约80%。③合成氨和甲醇:发达国家以天然气为原料为主,我国以煤为主,占比75%。④甲醛、醋酸、聚乙烯醇(电石法)、BDO(炔醛法)等都以煤为主要原料。

  (2)产品结构不合理

  ①高耗能产品占比高。②高端化工产品仍严重依赖进口,高性能纤维、高端膜材料等多年来一直依赖进口。

  3、“双碳”背景下我国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思路

  (1)转变发展理念,合理控制新增产能

  ①将原先以“规模”、“增幅”论英雄转变为以“亩均效益”论英雄。②新增项目应重点关注:体量、生命周期和壁垒。

  (2)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①严格能效约束,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②推动200万吨/年及以下炼油装置、30万吨/年及以下乙烯、单系列60万吨/年以下对二甲苯装置淘汰。③“减油增化”、“减油增特”。④稳妥、合理推进烯烃原料轻质化。⑤恒力、荣盛、恒逸、盛虹等民营企业已经或即将打通炼油-PX、乙烯-PTA、乙二醇-聚酯-化纤全产业链,PC产业链CR5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链头部企业定价和盈利能力日益增强。

  (3)加快技术创新

  ①绿色低碳技术:首先是节能低碳技术,包括分子炼油、原油直接制化学品等;二是CCUS技术,包括二氧化碳合成高值化学品等。②补短板技术:在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领域,攻克一批补短板技术,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能力。③关键共性技术:在催化、过程强化、先进膜分离、工业生物技术、信息与先进控制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夯实发展基础。

  具体技术方面:①国内原油蒸汽裂解技术、原油催化裂解技术均已取得突破。A、埃克森美孚位于新加坡裕廊岛的100万吨/年乙烯装置是全球首个COTC项目。化学品收率高达50%-70%。B、中石化的原油蒸汽裂解技术、原油催化裂解技术分别在扬州石化和天津石化工业试验成功。C、中海油自主研发了适用于环烷中间基原油(重油)的原油直接制化学品(DPC)技术,已在惠州石化1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成功进行工业化试验。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明石化和上海卓然在东明石化建设了5万吨/年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烃(UPC)技术工业化试验装置。②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核心技术,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甲醇、DMC、PPC、合成气等已经实现工业化。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汽油、二氧化碳与环氧烷烃合成DMC、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合成PPC可降解塑料、二氧化碳与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二氧化碳与乙烯合成丙烯酸、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聚丙烯。

  (4)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十三五”以来,一批石化企业通过智能工厂试点示范,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物耗能耗和三废排放水平都大幅降低,成效明显。

  (5)优化产业布局,提升集约化水平

  ①发挥沿海、沿江物流优势,建设大炼化和轻烃综合利用项目。②依托现有优势企业,进行“减油增化”、“炼化一体化”改造。③发挥资源富集地的区位优势,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④产能整合提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二、国产化进程中PX交易格局的转变—陈灿忠恒力石化

  1、PX交易格局的演变猜想

  (1)国内PX产能投放进度

  近年国内产能持续增加,2022年预计投产890万吨/年,2023年预计投产300万吨/年。但是大型核心设备在国产化进程中,仍未完全替代欧美先进装置,核心设备制造商受疫情影响,导致其供应链断裂、自身工厂停工,甚至中欧美之间航运物流的效率降低影响,交货期出现不同时间的推迟,导致PX产能投放或有延期。

  (2)国内产量上升,进口依存度下滑

  2021年开始,在国内PTA需求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国产量的上升,PX进口依存度出现下滑。未来,随着随着国内PX产能的投产,国产量将继续上升,进口依存度或将进一步下滑。

  (3)PTA开工受原料影响加大

  PX国产化程度上升之后,PTA工厂原料备货下滑,在途货物增加,物流周转率上升。

  PTA开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原料开工,出现大幅波动,影响市场平衡。

  (4)近期PX市场关键词

  ①PX月间价差走出强back结构,是PX实际产量降低的本质表现,近强远弱的结构暂时不会改变,但back结构也将逐步回落。

  ②疫情管控放松和疫情影响下的经济需求疲软并存,海外芳烃产品的开工率依旧限制于上游炼厂的原材料限制,但是国内一体化芳烃装置受制于汽柴油出口配额的限制,且烯烃较低收益,反而芳烃装置的开工率还是会保持较高的水平。

  ③未来新增产能几乎都在中国,所以PX产能损失比例会逐步降低。

  (5)PX定价机制

  ①亚洲合约价格(ACP)体系:由日本、台湾等老牌生产厂家早年建立的价格谈判组织,基于市场主流买卖方意愿一致原则。近几年谈成次数屈指可数,影响力几近消失。

  ②普氏评估价格:普氏现货估价是远月的船货价格,基准价选取第3、4、5个半月的平均价格,每月15日PX估价换月。

  ③ICIS安迅思评估价格:现货估价依旧是远月的船货价格,基准价选取第2、3、5个半月的平均价格,每月15日PX估价换月。

  从实际市场参与情况看,普氏MOC的参与活跃度更高一点。

  ④SPCP中石化价格体系:月结价格体系,基础体系还是来自于外盘价格公式,但是满足不了主流“PTA点价销售”的成本计算。

  ⑤受PX实货流通性的限制,新交所纸货、上海清算所纸货交易等衍生品交易开始活跃,但是交易数量和灵活度始终无法匹配国内PTA期货交易的需求。

  ⑥随着国内供应比例的逐步上升,PX基准定价体系依托于日韩货源交易的评估将得到挑战。由于货源的限制,导致交易的评估容易被贸易手段操控,这也是今年逸盛、恒力等传统PX买家在窗口卖货,日韩等传统PX制造商在窗口买货现象的根源。

  ⑦PX期货能否取代部分的市场定价权?从传统的交易模式看待PX期货,PX实物的流通性没有解决之前,很难产生较强的指导力。同时,依据目前的现货交易情况,PX实货现货的主流交易港口TNDJ中,大连港的现货交付比例超过6成,而与期货市场主推的华东区域不匹配。而期货容易受到宏观、资金等非产业链因素影响较大,单一作为长约的取价也不可取。

  2、PX下半年市场的商谈

  (1)正常情况下,石脑油-PTA之间的加工费将会保证一定的稳定空间,PX、PTA的加工费会随着市场供应情况变化上下变动。

  (2)随着PX加工差达到近几年新高,必将推动开工率提升,强back结构逐步弱化。特别是东北亚,盛虹石化400万吨PX投产预期是格局的转折点,而近期随着中石化九江石化的投产,已逐步拉开帷幕。

  (3)由于装置的大型化区域化越发明显,未来单个大型装置的非计划事件影响短期市场的频次肯定增多。

  (4)极限加工费就是市场的转折开始。

  (5)受政府对碳排放限值的政策,未来大型装置取得能评、环评的受限增加,但是聚酯下游的审批依旧宽松,而大量PX装置已经完成审批,所以未来3-5年依旧看好PTA的加工费。

  三、未来PTA市场展望:“路修远以多艰兮”—徐际恩逸盛石化

  1、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PTA产业规模化、区域集中化、一体化的表现愈加明显。

  (1)规模化

  2012年,产能大于200万吨的装置占比38%,100-200万吨的占比22%,小于100万吨的占比40%。到2022年,产能大于200万吨占比上升至66%,100-200万吨的占比23%,小于100的占比11%。

  (2)区域集中化

  2015年,产能前四分别为浙江省26%,辽宁省25%,江苏省15%,福建省14%。2022年,前四为浙江省2405万吨,占35%;辽宁省1760万吨,占25%;江苏省1124万吨,占16%;福建省700万吨,占10%。

  (3)装置一体化

  恒逸石化、荣盛石化、恒力石化及桐昆实现了从PX—PTA—聚酯的产业链一体化。另有,逸盛、新凤鸣和盛虹等具有PTA—聚酯的产业链一体化。

  ①规模化带来了技术提升、成本降低,提升了国际竞争力。②区域集中化优化了物流成本。③一体化增强了企业抗风险,穿越周期的能力。

  2、未来PTA市场展望

  (1)上下游扩能情况

  ①明年PX/PTA再度面临产能的快速集中扩张。2023年PTA可能还面临原汉邦220和蓬威90万吨新装置的重启。今年下半年到2023年,PX预计投产1150万吨,PTA预计投产1700万吨。

  ②受到瓶片和大厂长丝的继续扩能,明年聚酯产能增速提升。2022年新增产能654万吨,其中360万吨在下半年投放;2023年新增905万吨产能。

  产业链产能基本一致,但是从绝对的产能量级看,原料增长仍然超过下游需求,PTA行业产能过剩加剧。

  ③江苏、广东产能增加明显,继华东之后,华南竞争加剧。

  (2)加工费

  受到需求拖累,PTA加工差有可能进一步压缩。低加工费仍然会一直PTA的高开工率。

  (3)产业链产量走势

  短纤、长丝均出现负增长,尽管纺服从金额上看实现了正增长,但是考虑到价格因素,可能也会出现负增长。非纤用和PTA出口增加明显。

  (4)下游及终端需求

  ①终端服装行业外围在挤占中国市场,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但是,中国在上游的产能和成本优势明显。

  ②国外装置需求修复,装置开工率偏低,个别缺原料等继续带动PTA出口增速明显。终端市场转移,中国PTA成本竞争力具有明显优势,PTA的出口可能是难得的压力缓解渠道。

  ③当下,下游和终端行业高库存仍然是PTA的大需求拖累。

  ④涤纶坯布库存和开机率基本处于疫情来差水平。

  四、乙二醇2022年市场分析—季丰卫星化学

  1、乙二醇市场概览

  当前困难:产能过剩(利润)+战争(成本)+疫情(需求)

  (1)战争成本上升+疫情消费降级

  后疫情时代+资本开支下降,油气能源供给不足,使得化石能源成本上升。战争加剧了全球一次性化工能源煤、油、气供应出现紧张。中国经济因国内的防疫政策,使得整体消费降级,市场信心缺失,内外循环降速。

  (2)产能分散成本差异大控盘能力弱

  供应渠道多元(油、气、煤、甲醇,国产/进口),成本不一,供应商分散无合力,而需求端集中度高,工艺成本趋同,议价能力强。生产商同行以合约销售为主,其中除和聚酯工厂签订合约外,贸易商亦持有大量进项合约,生产商调控价格武器拱手让人。基差依赖张家港纸货撮合,生产商对基差话语权薄弱。

  (3)产能释放集中利润压缩

  PTA 2019年5月产能4578万吨,2022年5月产能6923万吨,3年增长51.22%。

  聚酯2019年5月产能5600万吨,2022年5月产能6771万吨,3年增长20.91%。

  乙二醇2019年5月产能1070.5万吨,2022年5月产能2189.5万吨,3年增长104.53%。

  2、乙二醇产能市场分析

  (1)乙二醇下游市场分布

  2021年,涤纶长丝占49%,聚酯切片17%,涤纶短纤14%,聚酯瓶片13%。

  长丝产能三年总增长率13.86%,大户继续加速布局苏北及其他地区。

  短纤产能三年总增长率13.39%,长丝生产商布局涤短,涤短生产商布局长丝瓶片。

  瓶片产能三年总增长率5.7%(停车产能影响),瓶片生产商TOP5的占比牢不可破。

  薄膜产能增长有限,薄膜生产商的能源红利。

  (2)乙二醇供应市场

  2022年乙二醇装置路线:原油占比51%,煤占比38%,天然气占比8%。

  2023年预计乙二醇装置路线:原油占比48%,煤占比40%,天然气占比10%。

  3、乙二醇原料市场分析

  (1)世界乙烯产能及亚洲乙烯定价

  乙烯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三类:煤制烯烃(CTO/MTO)、石脑油蒸汽裂解、乙烷裂解,乙烯下游产品包括聚乙烯(PE)、乙二醇、环氧乙烯、苯乙烯、聚氯乙烯(PVC)等。产能:2021年世界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没有阻挡住乙烯产能的快速增长,当年新增乙烯产能达到1385.4万吨/年,世界乙烯总产能突破2亿吨/年大关,达到2.1亿吨/年,同比增长6.2%。

  亚洲:2021年,在中国乙烯产能推动下,亚太地区乙烯总产能已升至830万吨/年,在世界乙烯总产能的占比从2015年的34%升至40%。近年来,亚太地区乙烯产能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超过了欧美乙烯产能总和,其世界领先地位不断提升。

  亚洲乙烯定价:2021年全国乙烯产量2825.7万吨,乙烯进口量207万吨,流通量稀少的进口市场定价了亚洲的乙烯。

  (2)中国乙烯产能产量

  下游:我国乙烯工业已逐步进入成熟期,下游衍生物主要有PE、环氧乙烷(EO)、EG、SM、PVC等产品。五类产品占乙烯总消费量的97.2%。大消费领域是PE,占总消费量63.5%,其次是EO和EG,分别占10.3%和9.0%。

  工艺:我国乙烯生产路线主要以石脑油裂解为主,约占72.7%,CTO/MTO占比约20.7%。

  按预计,2022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大炼油和乙烯生产国,预计今年乙烯扩能1335万吨/年,但实际乙烯投产产能不足计划的20%。从下半年来看,乙烯扩能计划恐难全面实现。综合来看,面对上游高成本、终端需求低迷,乙烯行业的新介入者在装置的投产上更为谨慎。除此之外,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也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年内在建装置的投产进程。

  4、乙二醇现货市场分析

  (1)乙烯法生产利润

  石脑油作为轻质裂解的主要原料,在整个乙烯裂解环节处于全线亏损,除部分EVA等小众产品以外,大类的PP、PE、EO、EG、SM等均利润不佳,二季度油制聚乙烯吨产品亏损在1900元左右,石脑油裂解制聚乙烯吨产品亏损1200-1500元左右,乙烷裂解制聚乙烯吨产品亏损在800元左右。

  高价原油使得短期石脑油的价格下不来,中国一体化的烯烃装置压力较大,尽可能切到油品和芳烃。

  乙烯法:中国外购乙烯的实体工厂大部分做EO及单体、SM为主,生产MEG的就一家。

  (2)甲醇制乙烯法及煤化工生产利润

  MTO/OTMEG的经济性两步加工环节,整体利润在乙烯制MEG上亏钱常态化,中国外购甲醇制乙烯并深加工MEG的路线当前经济性不强,后期增产暂无。

  CTMEG,合成气制MEG(含煤制气、转炉气、焦炉气及荒煤气等),成本差异较大,考虑到物流等费用,好和差的相差近一倍的成本。

  石脑油作为轻质裂解的主要原料,在整个乙烯裂解环节处于全线亏损,除部分EVA等小众产品以外,大类的PP、PE、EO、EG、SM等均利润不

  五、聚酯运行体系与需求环境—倪国苗华瑞信息

  1、聚酯需求分析

  (1)房地产危机冲击家纺消费

  上半年房地产即便在各种政策加持下也同样是明显降温(包括房贷利率下调,取消限购等),同时房地产也在面临信用危机,包括债务违约,烂尾楼,维权等。

  房地产危机拖累家纺消费,而家纺占纺织服装市场比重大约30%。

  (2)疫情拖累内需消费,不同商品受冲击分化

  疫情拖累社会品零售和纺服零售增长明显下降,社会品零售增速下降0.7%,纺服零售增速下降6.5%。但是粮油、食品,饮料类消费实现正增长,分别为9.8%和8.2%。

  纺服零售(可选)冲击明显大于食品类(必选),侧面说明瓶片内需会好于纤维内需。

  (3)中国疫情+东南亚全面复工,部分欧美订单转移

  2020-2021,由于中国疫情控制较好,东南亚订单回流至中国。

  2022年中国二次疫情冲击+东南亚全面复工,上半年部分纺服外单再次被转移,预估转移规模为60亿美元左右。

  (4)订单转移带来的出口结构调整

  2021年和2022年H1,中国在美国市场份额被逐步挤占,市场比重下降,但同时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东盟增速保持在20%以上。说明欧美的纺织服装订单部分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但东南亚一些半成品或者中间品包括面料还是需要依赖中国进口,从而拉动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尤其是化纤类产品。

  (5)海外高通胀开启加息周期,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滑

  海外高通胀背景下开启加息周期,衰退风险加剧,PMI指数持续下滑,部分已经跌至荣枯线以下。

  居民生活成本大幅上升,以及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消费者信心指数明显下降。

  (6)欧美销售增速已经明显下滑

  美国服装及服装配饰店销售额增速同比下降至0.19%。剔除价格因素,零售量增速预计下滑更加显著。

  (7)美国渠道商服装类库存明显回升

  消费下降,港口拥堵缓解,批发商库存大幅上升,库销比基本已经达到了疫情前水平,目前的情况已经不足以支撑服装渠道商继续主动补库,反而开始消化库存,前道的服装生产企业面临订单缩减或者提货放缓的风险。

  (8)东南亚也面临欧美订单下滑的困境

  在欧美消费下降和去库存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越南和印度纺织出口增长势头也呈现逐步放缓迹象,到了7月份纱厂开工急剧下降。有部分东南亚纺服企业已经开始反馈,下半年外贸接单不足,订单预计缩减15-20%。

  (9)内外消费下降背景下,纺企库存大幅度回升

  国内疫情带来的纺服库存(主要是春装)大量积压。同时对于未来疫情和消费的不确定性,服装企业预算下降20%,并延长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

  上游织造端在过去两年产能大幅扩张后,今年遭遇订单明显下滑,库存同样大幅度上升,且都是高成本库存。

  (10)纺企低利润,低负荷

  上半年,织造企业现金流利润大部分时间处于亏损,同时织造开机率持续位于历史低位。

  (11)当下疫情高峰已过,但内需修复缓慢

  疫情高峰逐步过去,叠加国家稳增长政策加持下,内需预计将低位回升,6月社零增速3.1%,纺服零售增速1.2%。

  不过疫情仍有反复,可支配收入增长压力较大,消费信心依旧缺乏,内需恢复预计比较缓慢。7月制造业PMI再次回到荣枯线一下,说明宏观经济的复苏压力仍然较大。

  (12)外贸下行压力较大

  上半年纺织服装外贸出口增长仅12%,一方面是前期积压的订单陆续发货,一方面是出口单价的上涨所致,实际出口量或许已经下滑比较明显。

  下半年海外增速下降+订单回流东南亚大背景压力下,下半年出口下行压力较大,可能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出口增速预计跌至个位数。

  (13)展望:下半年实际终端需求压力依旧较大

  上半年下游坯布接单/销售情况跟2020年类似,但是下半年会有明显分化,2020年下半年(内需弱回升+出口暴增)整体需求V型反弹,今年下半年内需弱回升,但出口边际下滑,整体回升势头会比较缓慢,且十分有限。

  从节奏上来看,我们更倾向于终端需求可能会在8月下旬出现局部弱改善,主要是一些外单和内需的提前备货可能会陆续出现,而全面改善或许要等到9月下旬,主要是双十一的订单集中下单,但改善力度预计有限,持续时间预计较短,预计到10月末基本也就结束。在产业链高库存压力下,需求的弱改善对元聚酯负荷的拉动有限。

  2、聚酯运行与展望

  (1)聚酯产业链——夹缝中求生存

  聚酯成本端是国际定价,需求端则偏重于国内定价。上半年成本端受原油飙涨大幅度抬升,需求端则受国内疫情拖累明显下降,聚酯产业链压力急剧增大。

  (2)上半年聚酯产量增速对比

  聚酯、短纤和长丝上半年产量同比增速均为负,短纤下降为明显,然而瓶片录得同比上涨7%。

  (3)短纤——昔日明星产品的陨落

  上半年年短纤加工费大幅度下降,同时负荷也出现明显下降。

  前期热点需求都在逐步消退。原生挤占再生在2019-2020年达到极致,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价差的扩大,挤占优势消退。

  无纺需求在2020年疫情期间爆发,水刺用于消毒湿巾,低熔点用于N95口罩,但2021年疫情缓和,海外疫情管控放开,无纺需求明显下降。

  2020年下半年-2021上半年,外贸出口爆发,尤其是家纺类需求,带动低熔点(用于床垫、沙发等)和中空(家纺充填)需求回升。

  2021下半年-2022年,家纺面临外贸和内需双双回落的困境,拖累低熔点和中空的需求,同时油价高位,需求疲弱,投机性需求下降。

  (4)涤纶长丝同样“很惨”

  涤纶长丝上半年平均现金流利润出现明显亏损,负荷再次降至历年低位。

  差异:涤纶长丝降负措施滞后于短纤。在库存和效益压力下,3-4月份短纤直接降负30%,5月份开始提负,而长丝分两次降负,一次在3-4月,一次在6-7月,累积降负30%。

  原因:长丝负荷调整需要考虑库存因素。长丝的库存容忍度高于短纤,短纤实物库存高点在20天,长丝基本可以承受在一个月以上。今年短纤权益库存高10天,长丝库存持续位于一个月高位,工厂在核算利润的时候会把库存的因素考虑进去,当25天移动平均成本现金流出现亏损的时候,聚酯长丝减产会加速,尤其是库存高的龙头企业会加入减产,导致负荷进一步下滑。

  (5)聚酯瓶片——当下明星产品

  上半年,聚酯瓶片现金流和负荷较去年明显提升,且达到近几年新高。

  出口是瓶片行情大的推力。去年疫情管控全面放开之后,海外出现需求增加,带动瓶片需求增加。同时去年四季度开始,海外能源价格高企,原料供应短缺,瓶片减产较多,供需剪刀差导致中国瓶片出口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大幅度增加。

  (6)下半年聚酯新装置投产或继续延后

  因疫情和物流拖累工程进度,叠加行业不景气,上半年聚酯新产能投放进度有所延后。下半年聚酯新装置投产计划较多,但行业不景气依旧会继续拖累聚酯投产进度,实际投放量会大打折扣。

  (7)下游织造开机提升缓慢

  基于总体需求回升缓慢,叠加行业高库存,下游开机回升将缓慢。节奏来看,7-8月份处于行业淡季,叠加局部限电,下游织造开机预计仅在5-6成徘徊,等到9-10月份或许有机会能提升至6-7成。

  (8)高库存弱需求,下半年聚酯负荷回升坎坷

  7月份聚酯负荷拐点显现,但未来回升趋势比较坎坷,上升空间有限,下半年负荷高点预计出现在9-10月份。全年聚酯产量增速预计在零增长附近。

AAA阻燃面料网NHGMKJLOI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