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鞋企蚕食中国市场 国内企业转型应对
城南二哥2021-03-25 11:41:42复合面料资讯710来源:复合布料_复合面料网
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中国及越南产皮鞋的反倾销进行“日落复审”,这意味着反倾销税可能延长,中国鞋企外销市场正面临金融危机和欧美反倾销措施的双重考验。事隔5天,10月9日瑞银发布的中国鞋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鞋类人均消费持续增长,该报告预计至2012年,中国居民每年将平均购买2.3双鞋子,而这个数字在2006年仅为1.8双。瑞银因此大胆预测每年近8亿双鞋的中国内销市场正在孕育。 一方面是外销存在障碍,另一方面是内销潜在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鞋服企业的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扩大内需 进入2008年,鞋服企业“倒闭潮”汹涌而至,不堪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重负的中小企业纷纷步入雷区,纺织服装企业出口严重受挫,甚至正常生产也毫无利润可言。 山东省烟台市外经贸局局长于东日前表示,目前烟台市纺织服装进出口企业的原有平均利润率在7%左右,人民币升值致使很多企业只能退出国际市场。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欧美国家的需求下降了,很多出口企业并没能马上转型,导致面临倒闭或已经倒闭。 尽管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近期中国GDP增长放缓并且目前通胀较高,但瑞银仍然坚持对中国鞋业市场报以积极观点,一方面是基于中国人口基数及目前相对较低的人均消费数量,另一方面是缘于金融危机下,中国仍保有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态势。 根据瑞银的调查数据,中国鞋类市场的价值由2003年的70亿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86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2%。中国城市化已经带来了富有品位的中等收入集团。瑞银认为该集团的增长将对中国鞋类市场带来积极影响。“以中国13亿人口来划分,每人每年仅购买1.8双鞋子。相比韩国的3.5双、日本的5.3双和美国的7.8双该基数非常低。”报告认为中国鞋类市场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中国潜在的内销市场正在吸引众多外资鞋服企业前来,他们强势进驻中国,建立名衣、名鞋的展示和专卖商店,寻找国内的合作伙伴,试图进行本土化经营。不久前,意大利50多家品牌鞋企就共同在成都“中国女鞋之都”打造了一个名鞋馆,该名鞋馆占地800平方米,展出了近500款意大利一线品牌的新鞋样。相关负责人甚至表示,名鞋馆是意大利鞋业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通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意大利鞋业也开始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营销管理研究人士邓勇兵认为,外资企业强势入驻中国对中国的鞋服企业存在影响,而且影响很大,长远来看可能意味着本土阵地的失守,因为本土鞋服企业的高端品牌还没有形成阵营。低端品牌,外资可能不屑做,但不意味着不做。 转型应对外资竞争 美国《威特每日新闻》10月8日就发表文章称,放弃“中国制造”太难,文中作者以亲身体验描述:“我的鞋是印度制造的,但衬衫、内衣和裤子都是中国制造。急救箱里的消毒纱布呢?中国制造。我的便携式咖啡杯来自中国,放在桌子抽屉内的木制筷子也来自中国。一个纪念披头士录像带黄色潜水艇的小玩具汽车也贴着‘中国制造’。”外贸产业界甚至有一个流传很久的笑话,说的是如果欧美市场上缺少了中国制造,耶稣连生日聚会都没法顺利操办。 外销市场目前看来还是离不开中国鞋服企业的,但企业不能一味坚持过去贴牌生产的老套经营方式。要取得长久的经营效益,需要企业做质的转变。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表示,在出口不畅的环境下,企业只有调整产业结构,将重心转移到国内市场,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只有凭借企业本身品牌和其在国内市场的实力,发力外销市场才是长久的经营之道。 一直在从事个性化定制鞋研究,并且通过数据的采集,摸索建立自己未来行业标准的华坚鞋业,其总裁张华荣先生日前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说:“意大利的制鞋业发达,但过去他们的企业也是贴牌生产起家,在慢慢地积累了做鞋的经验后才逐渐做出了自己的品牌,走出国门。可是要想从‘贴牌’转变为自主品牌的贸易模式,企业需要走很长的路,需要更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更多的市场开发投入。做品牌是一个长远的事情,不能急。” 营销管理研究人士邓勇兵指出,国内鞋服企业的困境主要是一直以来未能形成强势品牌,中国鞋服企业的战略调整看来在所难免。国外品牌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目前来看也还难成气候,因为国外品牌对本土市场不熟悉,渠道也不熟,关键看近三年的市场营销行为。而渠道在本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就这一点来讲,国内的鞋服企业还是有优势在的。 AADFGE465IU8GH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