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面料网,免费提供专业的复合面料产品、资讯、知识、供应商、生产厂家等等

复合面料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复合面料资讯

复合面料资讯

徐文英:困境中棉纺企业竞争力依然强大

城南二哥2021-03-25 11:40:30复合面料资讯672来源:复合布料_复合面料网
“在500强企业中,涉及棉纺织生产的企业有166家,占整个500强的1/3。”当“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榜单摆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面前时,他把涉及棉纺织行业的企业一一地数了出来。“在行业当前面临如此困难的形势下,能有这么多棉纺织企业上榜实属不易。”这是他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采访时说的句话。       徐文英的感慨是有道理的,他解释说,棉纺织业是纺织行业的粗加工产业,是我国纺织行业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棉纺织企业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70%以上。作为棉花深加工产业,企业销项税率是按产品销售税额的17%征收,而购买棉花的进项税率为13%,增值税按13%抵扣,企业承担了比其他产业多4%的差额税费负担,棉纺织业承担了高税赋,因此利润率比其他纺织分行业低的多。      去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两机进口停止免税、过高的棉花进口滑准税率等因素的集中影响,行业的发展开始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在这种环境下,通过竞争力测评能鼓舞整个行业的士气,也证明行业发展依然是有竞争力的。”徐文英用数字佐证他的判断:2007年,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出口占纺织总出口额的41% 产品产销率达到97.7%。       行业竞争力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棉纺织行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行业克服重重困难,在充分满足国内外消费需求的同时,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棉纺织行业在产业链、技术、成本、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徐文英回顾说,棉纺织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阶段是从1978~1991年,那个时期纺织业主要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产能增长快,行业呈粗放型发展 第二阶段从1992~1997年,由于粗放型发展,过快的增长与市场需求发生矛盾,全行业出现亏损。为了扭亏,国家从提高行业装备水平入手,开始采取压锭措施,实施了次压锭技改专项,并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无梭织机和清钢联设备 第三阶段从1998~2000年的调整期,国家第二次在棉纺行业采取大规模压锭措施的同时,国家也通过债转股、核销呆坏账等政策对纺织企业进行扶持,减免了债务的企业轻装上阵,整个行业一举扭亏为盈 第四个阶段从2001年开始,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这期间每年增加纺锭900余万锭,产品产销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       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棉纺织品“三无一精”比例大幅提高。精梳纱比重由2000年的20.63%,提高到2007年的26.9%,无结纱比重由2000年的45.12%提高到2007年的60.8 %,无梭布的比重由2000年的23.51%提高到2007年的63.88%。同时,逐渐改变了产品品种单一状况,多种原料不同配比混纺、多种纱线交并交织,各种组织变化和各类大小提花织物不断涌现,棉纺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新型装备大幅增加。目前全行业2000年以后生产的棉纺设备由2000年的31.66%,提高到2007年的65% 其中,清梳联合机的配备由2000年500太,提高到2007年的2620台 自动络筒机的比重由2000年的32.06%,提高到2007年的52% 织造设备中,无梭织机的比重由2000年的9.29%,提高到2007年的40.73%。07年全国环锭细纱机已经达到约9900万锭,各种类型的紧密纺已达到198万锭。这些国内外21世纪新设备,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新型纤维和面料不断涌现。当前,棉纺织业使用较为成熟的纤维有高湿模量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蛋白纤维素复合纤维、新合纤、以及其他功能性纤维等。在新型纯棉复合纱线及面料方面,目前广泛应用的各类纯棉氨纶包芯纱、涤纶包芯纱、锦纶包芯纱、金属丝包芯纱及面料 两种及以上的有色化纤混纺或多种有色棉条混色纱线及面料 各类高支高密家纺面料、高档色织及提花面料、棉麻混纺、棉花羊绒、多种纤维混纺交织面料等。紧密纺纱线的推广是纺纱技术和装备的一次革命,高支紧密纺纱线使色织衬衫面料的质量档次大大提高,目前已经应用到高档针织T恤、高档床品及服装面料。      装备水平的改善、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附加值的提升,使棉纺织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徐文英介绍说,目前国内制作高档服装和国际知名品牌服装所需要的纱线面料大部分都在国内进行采购。      龙头企业作用凸显      审视着“2007~2008年度棉纺(色)织行业竞争力20强”上榜企业,徐文英说了这样一句话:“不用看指标,这些企业也是行业公认的龙头企业。” 在“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各行业出口100强”的名单中,涉及棉纺织生产企业24家 在“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各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00强”的榜单中,涉及棉纺织生产企业30家。面对这样的成绩,徐文英颇感欣慰,他认为能上榜的企业,“多数是具有完整的产业链、装备水平好、产品附加值高。”      徐文英进一步解释说,从今年1~5月的数据看,棉纺织利润的增长是靠占行业1/3的企业完成的,这1/3企业实现利润120.8亿元,占棉纺全部利润的98%, 平均利润率为7.82%,这些企业注重技术改造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徐文英举例说,竞争力排名第六位的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收购效益不好的中小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做包芯纱产品,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一跃成为全国大的氨纶包芯纱龙头企业,现在公司产品线丰富,不仅做氨纶包芯纱,还做金属包芯纱、涤纶包芯纱,以及丙纶包芯纱。近公司为了开拓国际市场,还在越南建立了大型棉纺厂。       色织行业的排头兵企业鲁泰集团的无接头纱率、无梭织机率、精统纱的比重均达到了100% 2000年以后新进设备占有率为89.5%。鲁泰集团坚定不移地走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道路,自主研发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销路好的新产品。其中300s纯棉超高支高密面料生产技术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淄博银仕来纺织有限公司被徐文英称为“后起之秀”,这家成立仅仅几年的公司,产品定位高档产品,并不断开发新产品,其高支高密纯棉坯布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帛方纺织有限公司则是多种纤维混纺的代表,公司坚持走差异化路线,其开发的绿色环保型纱布、功能性纱布、差别化纤维纱布以及特种纱线成为了公司的主导产品。       安徽华茂、无锡一棉等棉纺老牌龙头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始终站在行业的前列。      淄博兰雁、黑牡丹是牛仔布行业的典型代表。他们在行业普遍困难的形势下,通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徐文英还特别提及江苏大生和福建嘉达,他说,这两家公司都是以纺纱织布为主的传统企业,应该说他们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多的,但他们通过流程重组和精益管理,建立了高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品质稳定、应变迅速、交货快捷的竞争特色和优势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价值。      产业升级是必由之路      谈到我国棉纺织行业如何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时候,徐文英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到了他曾经在国外参观的见闻。他说,瑞士有两个3万锭的棉纺厂还在生产,而且生存的还不错。美国、日本有棉纺厂也在生产,他们的劳动工资是15美元/小时。这么高的工资,他们是如何生存的呢?徐文英解释说,他们虽然工资高,但用工很少 他们设备更新很快,技术领先,产品总是跟着市场潮流走。      我们怎么办?“不能再盲目上锭子了,企业要做强而不是贪大。”徐文英认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努力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节约型发展之路是棉纺织行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他说,行业“三无一精”比重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仍大大低于产量增长的幅度,常规产品在各地纱布市场和出口中互相竞争、效益不好,这与国内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高档次、多种纤维混纺、交织等棉纺织品及其服装的需求很不适应,亦不能满足出口的需要。我们鼓励一部分有能力的企业要考虑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高支高密服装面料及家纺产品、高档色织提花等产品 重视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各棉纺织企业一定要把资金投入到使用先进的棉纺织工艺技术、推进技术进步中,加快推进使用新型、高效棉纺织工艺设备、自动落纱细纱长车、紧密纺纱技术和粗、细络联合机。提高技术装备和机电一体化水平,加速淘汰陈旧落后棉纺织设备,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有新的突破。 AAZXCASFWEFE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