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面料网,免费提供专业的复合面料产品、资讯、知识、供应商、生产厂家等等

复合面料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复合面料资讯

复合面料资讯

涤卡都是什么面料(它们都去哪儿了)

城南二哥2024-03-04 13:14:26复合面料资讯230来源:复合布料_复合面料网

还记得曾经风靡全国的“的确良”、“涤卡”吗?

提起“的确良”、“涤卡”,相信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人一定感觉‬亲切‬,这种深刻的记忆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

那时化纤布料刚刚进入中国市场,价格比棉布要贵不少,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或“涤卡”的裤子‬,简直就是“身份的象征”,甚至可以拿来当作聘礼,是‬可以炫耀和臭美的资本,又洋气又让人羡慕。

“的确良”、“涤卡”都是什么面料?

其实,“的确良”、“涤卡”的材质就是大家现在所熟知的涤纶,也叫聚酯纤维。

涤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其原料来自石油或煤炭的深加工或‬副产品。涤纶‬英文名为Terylene(英) 、Dacron(美),在华人地区早流行于香港,当地群众又以Terylene的粤语谐音命名涤纶为“的确良”。

涤纶纤维相对于棉花来说,强度高,耐磨性好,更加结实耐用。同时染色鲜艳不褪色,易洗快干。而且不缩水、不变形,不起皱、免熨烫。

“的确良”是涤纶比较轻薄的平纹织物,当时主要用来做衬衫和‬夏天‬的衣服;“涤卡”是涤纶卡其布的简称,是涤纶比较厚实的斜纹织物,用来做风衣、外套、裤子等。有涤纶‬纯纺的,也有与棉、毛混纺的。

“的确良”、“涤卡”面料当时为何能风靡全国?

我国当初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农产品产量低。当时人们穿衣主要依赖棉花,而土地用于解决温饱是要务,所以穿衣成了难题,棉布凭票限量供应。而且当时棉纺工艺落后,棉布厚重粗糙易破,经常要穿带补丁的衣服,颜色也是一统天下的暗色系蓝、黑、灰三色,很容易褪色显旧。

早在60年代,北京、上海、天津等比较发达的城市,开始小批量进口 “的确良”、“涤卡”布料,制成衣物后反响热烈,成为了很多人追捧的“紧俏货”。

“的确良”、“涤卡”颜色鲜亮且不易褪色,挺括不皱、结实耐用,而且可以做得质地细腻,看起来非常美观有档次,成为比棉布更受欢迎的面料,即使价格不菲,也挡不住人们对它的追捧。

凤凰涅槃,中国纺织化纤大发展--中国纺织人的骄傲

为解决人民的穿衣难题,为国分忧,中国纺织人担起此项重任。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开始大量引进化纤设备,发展化纤工业的相关产业链,早引入的就是涤纶生产线。经过‬‬不懈努力‬‬,到‬80年代,我国的纺织品已不再像过去那么紧缺。1983年12月,用了30年之久的布票被取消,原本金贵无比的“的确良”、“涤卡”,也‬逐渐变得经济实惠。

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一直稳居全球大的化纤和涤纶生产国,占全球化纤产量的70%以上,其中涤纶占比超过80%。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酯生产技术的成功‬应用,带动了我国纺织行业的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国际‬上占比‬大的聚酯生产技术和设备的专利商,纺织工业由进口转变为‬出口创汇大户。

“的确良”、“涤卡”为什么后来不流行了?

对于感情,人们讲究忠贞相守,但对于衣服,人们绝对是喜新厌旧。


首先,中国纺织面料的产量大幅提高,质量快速上升,新型面料层出不穷。天然纤维棉麻毛丝的供应‬增加‬,各种新型的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也日益丰富,给予人们更多的选择,打破了“的确良”、“涤卡”一统天下的优势地位。

另外,大家也逐渐认识到涤纶面料的一些缺点,穿在身上不贴身,冬天不抵寒,夏天透气性差。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穿衣已经不完全是追求时髦了,还要讲究舒适性。

于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的确良”、“涤卡”的名字慢慢被遗忘在历史的洪流中。

“的确良”、“涤卡”真的销声匿迹了吗?

并没有,它们只是换了名字,逐渐被“涤纶”或“聚酯纤维”的本名取代。当然,现在的涤纶布‬‬也不是当初的模样,纤维、纱线及织物的结构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优化和提升‬。

现在,涤纶依然是重要的纺织原材料,它的很多优点是天然的棉花和羊毛所无法具备的。涤纶‬可以纯纺,也可以和棉、毛或其他化纤混纺,互补各自缺点。面料可以根据纤维组分、纱支粗细、织物结构等‬因素的排列组合,衍生出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商品名,如春亚纺、涤塔夫、色丁布、美丽绸、雪纺等等。

目前‬,‬化纤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一直在不断提升,随着PBT、PTT聚酯纤维等新合纤的不断涌现,未来化学纤维再次替代天然纤维非常有可能再次实现。

解决14亿人口的穿衣大难题,由凭“布票”限量供应,到物美价廉的衣服多到穿不完,中国纺织人通过不断努力的智慧和汗水,实现了中国纺织工业沧海桑田的惊人变迁。

“的确良”、“涤卡”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作为 “中国纺织人”中的一员,我感到深深的光荣和自豪,我将继续尽大的努力,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