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织物设计与生产工艺要点
一、抗菌织物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抗菌织物的特点
抗菌织物的功能就是要通过杀菌而达到防止伤口感染、防止疾病传播和防止因细菌分解有机物而发生臭气的目的。根据抗菌剂的不同,可生产出不同抗菌特性的纺织品,如抗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抗酵母菌、抗真菌、抗霉菌等。
抗菌织物的应用首先是在医疗行业。如手术服、护士服、病员服、纱布、绷带、床单等等。随着抗菌织物的逐步发展,冲破医疗行业,进入到日常保健的行列中。其产品覆盖面极广,有各类内外衣、有絮棉、被褥、被罩、枕套、毛布被、毛毯、床罩等,有椅罩、沙发巾、台布、窗帘等,有毛巾、手帕、手套、鞋衬、浴布、抹布、布玩具等,还可以用于篷帐布、布袋、职业服等等。
(二)抗菌织物的发展趋势
抗菌织物发展于20世纪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抗菌织物的研究。自8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通过化学纤维的高分子结构改性和共混改性的方法制取持久性抗菌纤维的方法,其中以共混方式为主。早期用于化纤共混纺丝的抗菌剂一般均为含金属离子的复合物,其中有不少抗菌剂含有重金属离子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重金属离子对人体的生态毒性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抗菌效果好但毒性较大的含重金属离子抗菌剂已被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与银离子结合具有抗菌性的沸石作为与合成纤维共混改性的主要抗菌剂,这种抗菌剂有广谱抗菌效果,对人体无害,而且热稳定性好。近10年来,抗菌效率更高、使用更为方便、安全性更好的抗菌整理剂不断涌现,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被筛选。
二、抗菌处理的机理与作用
(一)抗菌处理的机理
抗菌纤维或织物的抗菌方式有溶出型和非溶出型之分。溶出型样品中的抗菌剂可在培养基上在样品的周围扩散并形成抑菌环。但与样品接触的细菌均会被杀灭并不再生长。非溶出型样品的周围不会形成抑菌环,但与样品接触的细菌均会被杀灭,细菌在样品无法存活、繁殖。这种方式亦称吸附灭菌。各种细菌(包括真菌)是一类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类群,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可生活在土壤、水、各种动植物体甚至空气中,几乎无所不在。
抗菌纤维或织物杀灭细菌的过程是抗菌组分透入细菌的细胞膜壁,随后杀死细菌。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机理为:
(1)使细菌细胞内的各种代谢酶失活,从而杀灭细菌。
(2)与细胞内的蛋白酶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其机能。
(3)抑制孢子生成,阻断DNA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4)极大地加快磷酸氧化还原体系,打乱细胞正常的生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