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乐至:“桑都”破茧蝶变 传统工业实现华丽转身
初春的阳化河,波光粼粼、澄澈见底,在资阳市乐至县中天镇井市村,一座占地200余亩的厂区静静地矗立在离河畔几百米远处。低矮老旧的厂房、高低不平的青石板、院墙上的宣传标语、高耸入云早已荒废的烟囱……恰是这些不起眼的元素,却承载着几代乐至人的记忆,见证了乐至蚕桑工业60余年从积极探索到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
一家丝厂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公社遍故乡,到处是桑园。蚕娘两万人,一年八季蚕”,1959年11月,陈毅元帅回乡视察回京后,欣然赋诗盛赞乐至蚕桑的兴盛。“陈老总很关心家乡蚕桑产业的发展,详细询问了家乡蚕桑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建厂的规划。”原红旗丝厂任厂长吴镇国至今还记得当年和陈老总合影的情境。
在陈毅元帅的关心下,乐至红旗丝厂在中天镇井市村建成,并成功从日本进口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5台2000绪TC型多摩式自动缫丝机,成为全国先进的自动化缫丝企业,红旗丝厂也成为了乐至家现代工业企业。
规模庞大、设备一流、技术领先、配套俱全,让无数人欣然前往。“厂区内设有食堂、医院、学校、图书馆、超市、舞厅、礼堂....。。各类设施应有尽有,每位职工都配有单间宿舍,整个井市村便是一座丝城。”在这里一干就是30多年的秦波笑着说,“那时能在丝厂上班,整个家庭都是很有面子的。”
因为在丝厂大部分是做选茧、煮茧、缫丝、复摇、检验、整理、产品包装等手工活,里面2000多名职工大都是年轻的女工。“动作麻利,待遇也不错,人还长得漂亮”,秦波开心地说着,“那时能娶到‘丝妹’,硬是小伙子的福气。”
丝厂、丝城、“丝妹”是无数人的时代记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缫丝机已更迭了好几代,从当初的“TC型”,到“飞宇2000”和“飞宇2008”,再到“优选”和“领航者”,却始终改变不了产品单一缺乏竞争力的尴尬局面。
到新时代,公司员工锐减到100余名,产丝总量也逐年下降。“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昔日的地理优势变劣势,作为独立的工矿区留下来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厂长秦波无奈地说到。
昨日辉煌已成为乐至人脑海里的历史记忆,是破茧蝶变,还是按部就班?等待着后继者作出历史性的抉择。
一根蚕丝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不进则退,发展不前就注定会被时代淘汰,如何破茧蝶变重塑企业昔日辉煌,是摆在乐至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0年年初,在公司职工大会上,红旗丝绸公司董事长雷玉成宣布:“公司因丝而兴,做了几十年的丝,我们要做就要做高端生丝,做到全国优。这是企业转型发展的步。”
为什么雷玉成这么有底气?因为在他看来,乐至的蚕桑有上千年的历史,有10万余亩的优质桑园,有成千上万技术娴熟的养蚕农户,政府扶持力度大,老百姓愿意养,因而成就了乐至蚕茧个头大、色泽洁白的特性,是生产生丝的优质原料。
说干就干。2020年以来,精品蚕茧、优质示范村、签约户等一系列工程在“桑乐至”全面铺开,公司先后引进国内先进的自动缫丝机、返丝机、煮茧机、智能选茧机和烘茧机,与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联合建成茧丝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蚕茧原料、技改提质、科技创新等方面大力推进高端生丝制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发展,红旗生丝“抱合特优”,达到“6A级”顶级生丝标准,20/22D、40/44D白厂丝曾先后荣获部优、省优产品称号,“红旗高端生丝制造”已成为全省同行业的一面旗帜,产品倍受国内外中高端丝绸厂青睐,供不应求。
2021年12月,“乐至蚕茧”“乐至生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乐至蚕桑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个园区开启工业旅游新篇章
今年农历春节刚过完,红旗公司园区内又热闹起来。回乡过完节的人们正忙着选购蚕丝被、桑叶茶等一批乐至地方特产,准备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带去新年礼物。长年在外上班的杨永琼就是其中一员,“家乡的蚕桑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买了两床蚕丝被,准备带回广东送给亲戚朋友。”在杨永琼看来,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情怀。
如何原貌保留从五十年代末建厂到现在各个时期的建筑物和一系列生产生活设施设备,让游客们了解这些历史印记,发展工业遗址旅游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第二步。
2020年8月,“桑都记忆-1958”文创园在红旗丝绸厂区正式落成,并成功入选“四川省工业遗产“名录,标志乐至工业企业从传统工业生产到工业遗址风貌文旅结合的华丽转身。
40余栋各具特色的建筑,每天都吸引着游客们参观学习,游览厂区建筑群落、感受现代缫丝、体验传统历史、观看文化展示、选购特色产品……
做高端生丝、发展工业旅游、开发蚕桑特色产品……红旗丝厂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乐至蚕桑工业成功转型的一面旗帜。近年来,乐至蚕桑产业紧紧围绕“三区三城”建设目标,扎实推进“中国桑都”建设,全链开发桑叶茶、蚕丝被、桑葚酒、桑黄菌、白僵蚕、叶绿素护肤等系列大健康产品60余种,12家蚕桑企业转型发展,乐至蚕桑工业从发展洼地到创新高地,成功实现“弯道超车”,综合实力名列全省前列。
AAA功能性面料网SVSGHR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