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面料网,免费提供专业的复合面料产品、资讯、知识、供应商、生产厂家等等

复合面料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复合面料资讯

复合面料资讯

广西奏好“三部曲” 加速桑蚕茧丝绸产业升级

城南二哥2023-01-04 12:13:29复合面料资讯540来源:复合布料_复合面料网

  蚕桑产业是广西重要民生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广西蚕茧产量已连续17年居全国,生丝产量连续12年居全国,蚕茧、生丝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55%和35%,一二三产总产值超过500亿元。蚕桑产业奏好“三部曲”,为促进广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奏好“前奏曲”,加快提质增效,夯实产业“车间”优茧基础

  (一)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蚕桑生产覆盖全区71个县,2021年广西桑园面积302.63万亩,蚕茧产量40.74万吨,蚕农售茧收入208.18亿元。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向优势区聚集,形成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优势产区,河池、南宁、来宾、柳州、百色5大主产市,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区总量的93.87%、92.27%。把培育壮大蚕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之一,统筹资源扶持产业发展,全区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有34个县发展蚕桑产业,桑园面积172.76万亩,蚕茧产量23.18万吨,产值119.93亿元,分别占全区57.47%、56.90%、57.56%。

  (二)强化示范带动,推动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蚕桑产业列入广西提升建设的“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打造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了“刘三姐高效生态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等7个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区,推进一批区(市)级核心示范区、县级示范园、村级示范点,河池市、来宾市联合打造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蚕桑生产向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2021年河池、来宾两市桑园面积达131.44万亩,蚕茧产量21.53万吨,分别占全区的43.72%,54.85%,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宜州区德胜镇被认定为首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更高层次推进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省力化智能化发展。蚕桑品种创新取得突破,“桂蚕8号”成为继“两广二号”之后选育出的适宜亚热带气候条件的新品种,2021年全区推广近100万张,蚕茧产值14亿元。建立健全蚕种业体系,打造广西蚕种品牌,全区20家普通种场,年产能超500万张。自动化养蚕生产线、轻简省力养蚕装备研发取得突破,产品走向区内外市场,提高了生产效率,蚕桑人工饲料育、自动规模化养蚕、机械化摘茧、蚕桑种养分离、智慧蚕桑、蚕桑物联网等关键技术和模式不断创新,支撑了蚕桑产业提质发展。蚕桑优良品种应用率达100%,小蚕共育率达84.2%,方格蔟应用率达76%。

  二、奏好“交响曲”,加速提档升级,推动“第二车间”产业链拓展延伸

  (一)优化茧丝绸加工布局,增强龙头带动作用。巩固提升缫丝生产水平,促进缫丝业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努力提高生丝品质。以宜州区、柳州市为重心,以南宁市、河池市、来宾市、梧州市的丝绸工业园为重点,合力打造全国大的茧丝绸产业链集聚区。现有丝绸企业108家,其中缫丝企业90家、织绸企业15家、绢纺企业1家、丝绸家纺(丝绵)2家;有自动缫丝机1016组,剑杆织机566台。2021年,全区生丝产量1.45万吨,坯绸产量1867万米。力争到2025年全区生丝年产量4万吨;坯绸年产量1亿米、服装1000万件(套)、蚕丝被200万床,丝绸工业总产值350亿元。

  (二)加大筑巢引凤,推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在巩固“东丝西进”成果的基础上,加快“东绸西移”进程,积极承接东部丝绸后加工产业转移。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丝绸之路集团公司、江苏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颇具实力的茧丝绸生产贸易企业均在广西落户。加快推进河池市打造“中国丝绸新都”,年产2000万米丝绸炼染项目在宜州区开工,将填补广西丝绸产业链印染空白。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项目在忻城红渡工业园区启动,开创广西真丝绸智能化炼染印精加工生产的先河。广西不断延伸至捻丝、织绸、绢纺、针织、家纺等深加工环节,初步形成了“桑—蚕—茧—丝—绸”的产业链条。

  (三)加大综合开发利用,推进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充分开发蚕桑茧丝绸产业链上的资源,加大桑枝、桑果、桑叶、蚕蛹和蚕沙等副产物高值化加工利用,提高资源开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开发食药桑用途推进饲料桑发展,综合开发应用产值近50亿元。全国首家利用桑枝提取“桑枝生物碱”的企业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投产运营。桑枝食用菌产值近10亿元,位居全国。果桑种植面积超5万亩,亩产值近万元。桑枝桑叶系列饲料配方养殖肉牛、肉羊和家禽养殖研究示范成效显著,桑树石漠化治理、矿区复垦、土壤修复等生态功能开发持续推进。

  三、奏好“合奏曲”,加快平台创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创新合作平台,增强服务产业能力。重点建设了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桑蚕茧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蚕桑科研体系。发挥院士工作站、人才小高地、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蚕桑产业创新团队、中国蚕学会宜州蚕桑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功能,加强推进产学研、教科农联合,加大汇聚全国专家团队力量,组建高水平科研转化平台,促进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推广蚕桑种养分离等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多方共赢发展。

  (二)创建区域品牌,扩大产业影响力。借助“广西好嘢”等区域内资源平台,重点推进和打造广西蚕桑优良品种、优质茧、白厂丝、绸缎、蚕丝被等蚕桑茧丝绸品牌。结合壮锦等广西文化特色集成创新,2021年开展了广西十大生丝、十大蚕丝被品牌评选活动,培育建立广西自主丝绸品牌。宜州、环江被评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河池被授予“中国丝绸新都”称号,宜州、凌云被授予“中国桑蚕之乡”称号,“宜州桑蚕茧”“南丹瑶蚕平板丝”等获得国家农业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丝路印记”等品牌生丝获评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宜州桑枝食用菌”、“刘三姐蚕丝被”、“靖西桑叶茶”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三)完善蚕桑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开发蚕桑丝绸文化旅游项目,推进蚕桑产业功能由“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融合”转变,发展蚕桑休闲观光农业,把传统的蚕桑丝绸文化注入现代休闲农业发展中。拓展蚕桑产业发展空间,优化蚕桑产业结构,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发展蚕桑产业生态,打造田园综合体,完善蚕桑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第三产业,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开创出一条全新的现代蚕桑产业发展道路。

AAAGHRTYJYITL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