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面料网,免费提供专业的复合面料产品、资讯、知识、供应商、生产厂家等等

复合面料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复合面料资讯

复合面料资讯

中国棉,缘何越来越“硬核”?

城南二哥2022-12-29 12:17:58复合面料资讯419来源:复合布料_复合面料网

  打通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堵点,就疏通了棉花产业发展的痛点。通俗来说,就是需求方需要什么,生产方就生产什么,种子企业就提供什么,科研单位就研制什么。

  我国是世界大的棉花消费国及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打响自主国棉品牌、建立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棉标准和认证体系势在必行。

  2019年10月7日,瑞士日内瓦。

  以低调的淡黄为主色调的展览大厅内,墙壁上装饰着几幅色彩亮丽的彩绘,传递出温暖舒适的感觉,恰如展台上绽放的棉花、柔软的棉布、舒服的棉衬衣带给人的触感。

  “国棉CCIA品牌在国际舞台惊艳亮相。这一次,终于扬眉吐气。”在首个世界棉花日活动现场的中国展台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彭军思绪万千。不大的展厅里,尽管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国品质优、品牌响的棉花,国棉CCIA系列产品依然是佼佼者,吸引了美国、印度、马里等50多个国家关注并洽谈合作。

  对接受WTO中国代表团邀请前来参展的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来说,这与其说是一次展示,不如说是一场“考试”。展台上有高品质棉种、棉花,更有特高支纱线、高端面料,以及高品质服装,这一系列从生产、加工到消费市场全链条上CCIA产品的背后,是从棉花科研、种植、纺织、服装生产全产业链条转型升级的成果。

  我国是世界上大的棉花消费国,也是世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拥有完整的棉花产业链条。从市场终端一件好的纯棉T恤向上追溯,可以找到一粒好棉种,以及培育棉种的科研单位。棉花产业的升级,意味着全产业链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贸易等上中下游各个环节间的堵点疏通、协同配合。

  “否则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种棉花的不管棉花好不好纺纱,织布的不管布料好不好制作成衣,导致生产与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老百姓对高品质棉衣、棉被、棉布料的需求。”中棉所国棉联盟秘书处处长、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黄群说。

  打通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堵点,就疏通了棉花产业发展的痛点。通俗来说,就是需求方需要什么,生产方就生产什么,种子企业就提供什么,科研单位就研制什么,按照这样的基本思路来布局棉花全产业链,推动“技术方+生产方+需求方”一体化布局。

  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环节多、主体多,利益关系复杂。尽管艰难,但在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推动下,经过近五年来的努力,成效已经显现。300万亩左右年产40余万吨CCIA高品质棉花的生产基地已经建立起来,相当于三分之二的澳大利亚棉花产能规模;我们国家的自主品牌国棉CCIA已经打响,影响力逐步扩大;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越来越多企业和种植主体加入以需定产的链条中来……我国正在由植棉、纺织大国向植棉、纺织强国稳步迈进。

  棉花高质量从何而来?

  2021年10月10日,新疆昌吉。

  “加价500元!”“800元!”“1000元!”……一场别开生面的CCIA高品质棉花竞拍大会在这里举行,20多家下游纺织服装企业前来参加竞拍,5000吨“双30”以上的高品质棉花抢拍一空,高每吨加价2500元拍出。

  棉花也要拍卖?没错!高品质棉花虽说算不上是稀缺品,但也绝对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加价“抢”棉一点也不稀罕。在黄群看来,棉花的高质量关键在于一粒好种。这次竞拍的主要品种“中棉113”,也是曾代表国棉在世界棉花日展出过的品种,而它的主要种植基地就在新疆昌吉、博州等地。

  “棉花品质差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品种杂乱。”黄群说,“由于品种不一致,种出的棉花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后端纺纱织布企业对棉花品质的一致性要求。提升品质,首要的是统一品种,而且是优质棉品种。”

  为此,新疆已经大力推行“一主两辅”,即植棉县以1个主栽品种、2个搭配品种种植棉花,鼓励发展“一县一品”“多县一品”,从源头上提高棉花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主推品种确保优质的同时,也要让种棉户接受认可,可以采用试点示范,让农民看到效果再逐步推开,还要防止假种、劣质种子,这样才能把品种统一落实落地。”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宋美珍这些年一直奔走在新疆棉区,主要工作就是推广好棉种和好技术。

  先尝到优质棉种甜头的是种棉大户们。今年36岁的新疆昌吉种棉大户高克虎是有着十年种棉花经验的“老把式”了,他种棉花脑子活络,喜欢琢磨新技术,也愿意尝试新品种。“这些年很苦恼的一个问题就是品种。因为一直没找到优品种,几乎每年都换新品种。”高克虎说。2019年,他在合作方丰汇棉业公司负责人吕殿虎的推荐下,1300亩棉花地全部种植了“中棉113”,种出的棉花不仅高产还优质,卖价高。

  “产量达到每亩500公斤以上,品质都能达到‘双30’,卖价比一般品种籽棉每吨高出两三百块钱。”高克虎说。去年棉花价格好,每公斤籽棉收购价达到10-11元,每亩地利润近2000元。高克虎已经一连种了3年“中棉113”,眼下播种已开始,“今年还种这个品种!”

  棉花加工企业也得到了好处。“我们收上来的‘中棉113’棉花都能达到‘双30’品质,收上来以后单独存放、加工、组批,不与其他棉花混在一起,确保品质如一,加工好的皮棉卖价每吨能高出500块钱以上,往往都是提前就被下游企业订走了。”吕殿虎说。

  好棉种让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受益,而首要的一步,是让棉农接受。三年前,吕殿虎看到国家棉花产业联盟高品质棉花基地示范的“中棉113”品质好、产量高,决定在种植大户中推广这一品种,具体方式是:由公司为种植大户统一供种,收棉时按品质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0.3元的价格收棉,再把种子钱返还给种棉户。

  “农民要的是眼见为实,他们看到确实好才容易接受。”宋美珍说,在“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的推广模式中,越来越多的棉农开始统一品种种植优质棉。据介绍,国棉联盟组织中棉所及相关科研单位已经推广中高端品质(“双30”及以上)棉花新品种20多种,示范推广1000多万亩。

  解决了品种问题,关键还要解决配套生产技术。“过去新疆种棉主要是采用‘矮密早’技术模式,播种密度大,植株矮化,但这种技术通风透光不好,结出的棉桃较小、品质较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马雄风是“中棉113”的育种家,他说,“十年育一种,好品种没有好技术也无法发挥效能,‘宽早优’技术模式能有效解决之前的技术痛点。所谓‘宽’,就是播种密度小了,由原来的一膜6行播种,改为一膜3行,密度降下来后,透光好了,棉花受光更充分,虽然棉桃少一些,但品质好,棉桃大,算下来不仅不减产,还实现了更优质和增产。”

  今年春节刚过,宋美珍就跟随中棉所的棉花绿色增产增效团队来到了新疆。去年,“宽早优”被农业农村部列为棉花主推技术,他们此行就是专门落实推广这项技术。“年前,我已经全疆都跑了一圈,在几个重点团场做好了技术推广模式沟通,并且给团场的领导、技术人员都讲了课。春播在即,这次来就是要把技术落实到地块上,得敲定下来才算成!”2月中旬,地块上还是厚厚的积雪,踩下去有半腿深。南疆北疆一圈跑下来,已是3月下旬。

  对宋美珍来说,全年200多天在新疆出差已是家常便饭,一块块示范田种出来,一堂堂技术课讲下来,“宽早优”植棉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植棉户采用,2021年被列为博州主推技术之一。“中641”品种与“宽早优”相结合的高品质棉生产技术模式,在新疆示范推广增产效果显著,纤维品质明显提高,被列为“中国农科院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

  2021年全国棉花产量573.1万吨,其中新疆棉花产量512.9万吨,占九成。新疆种植棉花有天然优势,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种出来的棉花品质好,不愁卖。

  “在我们这里,棉花不愁没人种,就怕没地种。”高克虎十年前从杭州返乡种棉花,这些年靠着他一人种棉花,家里在昌吉市买了房子、小汽车。他告诉记者,即便这两年农资、土地价格都在上涨,种棉效益还是有保障的。

  “种棉花早就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那么繁重的农活儿了,播种有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一趟下来,铺膜、播种全部完成,打药有无人机,耕地有翻耕机,浇水有滴灌设备,收棉有采收机,基本上全程机械化。1000多亩地只需要雇上几个人看看地就够了。”高克虎说,“一点也不累,但是要种好棉花,需要花费脑力,什么时候该打药、水肥怎么配比,必须心中有数。”

  我国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80%,新疆建设兵团更是达到95%以上,棉花种植已基本摆脱了靠人力,这也是棉花品质的重要保障。在新疆的种棉农民中,像高克虎一样创新意识强、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是棉花产业的未来和希望。

  为什么要瞄准中长绒棉?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势来看,解决结构性矛盾就是要解决品质、品种与需求不适应、不匹配问题。具体到棉花产业亦是如此,千头万绪的问题都可以从提升品质找到出路,千变万化的市场终都归结于对品质的需求。

  棉花的品质高低有很多具体评价指标,重要的是纤维长度、比强度两个指标。“我们常说的‘双30’棉花,指的就是这两个指标都达到30的棉花。”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王进华告诉记者,“‘双29.5-双34’棉花是中长绒棉,算是中高端品质棉花,低于‘双29.5’的是一般品质棉花。我们讲提升棉花品质,主要就是扩大中长绒棉的生产。”

  为什么要瞄准中长绒高品质棉花?

  从国内棉花生产和进口形势来看,我国棉花每年的市场需求大约为800万吨,国内产量维持在500-600万吨,进口约200万吨。也就是说,我国棉花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用棉需求,有200万吨的缺口,而进口棉花的大头就是美棉、澳棉为代表的中高端品质棉花。“因此,我们扩大中长绒高品质棉花生产规模,一方面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对进口国外高品质棉花的依赖。”王进华说。

  从成本效益比来看,中长绒棉的性价比更高。王进华进一步分析说,中长绒棉市场价格比一般品质棉花每吨价格高2000元,而“双34”以上的细绒棉价格则每吨高出1万元以上,因此,中长绒高品质棉花在市场上更受企业欢迎,需求量更大。总而言之,目标明确:扩大中长绒高品质棉花种植。

  围绕棉花品质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三丝”问题。所谓“三丝”,是指棉花采收过程中混入的异性纤维。吕殿虎告诉记者,以前人工采收的时候,主要是头发丝、塑料纤维以及人身上带入的一些杂质,现在大部分为机械采棉,主要是随着机器采收一起带入的碎地膜。“‘三丝’清理起来难度很大,需要一点点挑拣,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在挑拣过程中还会破坏棉花的整体品质,现在人工费很贵,因此业内有‘清理三丝,价比黄金’的说法。”

  “‘三丝’是纺织企业头疼的问题。”王进华从事纺织行业30多年了,对此深有体会,“如果不清理,细小的塑料纤维织成布后无法着色,就会导致一块布出来后有很多小点,做成的衣服就是带点点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残次品,只能贱卖。”

  生产端的一个小细节,在消费端能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必须从前端控制。黄群说,使用厚度大一点的地膜能有效改善“三丝”问题,地膜越薄,越容易碎掉随机收卷入机器中,但厚的地膜成本会增加,农民往往不愿意用。现在很多企业收棉花时也会把“三丝”指标考虑进去,“三丝”少的价格高,这样对棉农也会形成正面引导。此外,在籽棉加工环节引入“三丝”清理机,进行设备改造,尽量减少前端的“三丝”混入。

  我国主要产棉区在新疆,新疆地区干旱少雨,地膜加滴灌能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而美国、澳大利亚的棉花主产区不存在缺水问题,因此不需要地膜,也就不存在碎膜“三丝”问题。“因此,提升我国棉花品质,追赶美棉、澳棉,‘三丝’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王进华说。

  生产全过程监督是确保品质的重要手段。黄群介绍,依托农业农村部支持建设的“高品质棉花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构建了CCIA高品质棉及其产品全程溯源体系,已经在国棉CCIA品牌“联名”合作的品牌服装实现可追溯。消费者扫描衣服标签上的二维码,可以知道这件衣服是如何从一粒种子到一件成衣的整个过程,棉花种植、采收、加工、流通、纺织、制衣,每个环节在哪块地、哪个厂、哪个车间,都可以了解到,这样神奇的购物体验正在逐步实现。“追溯的目的是实现生产全过程有效监督,这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保障棉花品质的有效途径。”

  产业链各环节间堵点如何畅通?

  每年入秋,新疆的棉田便如千里白雪覆盖,又如天上大朵大朵的白云抛洒到了田野上。2021年金秋十月,昌吉的棉田里,一望无际的层层白浪翻涌着丰收的希望,棉田里临时搭建的T台上,一位位身着棉布休闲服、衬衣、民族服饰的模特们翩翩走秀,有时髦的青年男女,也有老人和孩子,他们身上的衣服布料,都来自这片棉田。现场几十家纺织服装企业参展商和数百位棉农、加工企业代表,不时拍手叫好。

  这是一场棉花产业上游种植户与下游纺织服装企业直接对接的活动,当天促成了数千吨的棉花订单。如果说抓住品质提升就抓住了供给侧适应需求侧的关键,那么以需定产、以需定研则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上中下游各环节的精准对接。“科研方提供技术支撑,生产方与加工方合作建立生产基地,需求方向生产、加工方提出购买需求,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搭建平台和供应链并监督,政府引导和支持,多方结合自有优势开展CCIA高品质棉花订单生产与购销。这就是我们推动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基本思路。”黄群说。

  “关键在于优质,还要优价,而且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要实现优质优价。”马雄风分析说,问题在于,产业链上各个端口想的事情不一样,棉农关心的是产量,产量高、衣分高(籽棉纤维重量与籽棉重量的百分比)才能收益高。纺织加工企业是微利行业,他们会想办法降低成本才能确保收益,降成本是否会影响品质,进而影响下游服装企业,这个过程需要权衡利弊。因此,必须把各个端口的利益联结起来,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才有可能实现品质优、风险小、成本低。

  罗莱家纺与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合作就是在探索棉花产业从科研到终端利用市场建立全产业链的联结机制。“罗莱生产的超柔床品,要求棉纤维更柔软舒适,对原材料供应要求比较高,科研单位按照企业需求专门研制了‘罗莱1号’种子,试验成功后,罗莱在新疆库尔勒地区建了几万亩的棉花基地,统一种子与种植模式,棉花收获后按照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统一生产加工,确保品质一致性。”马雄风说。去年,“罗莱1号”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通过太空育种进一步优化品种。

  “精准对接”同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黄群说,在国棉联盟框架下,生产单位、纺织企业及原棉交易平台等组织起来并签订《CCIA棉花订单产销合同》,推行优质棉订单生产购销模式,目前实现订单面积60多万亩,商品棉品质平均提高1-2级,平均每吨加价1000多元,促进了棉花生产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然而,理顺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并非易事。“按照CCIA标准建立的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种出的棉花品质要高于普通棉花,根本不愁卖,虽然订单约定高于市场价几毛钱一公斤收购,但收棉时也会出现抢棉抬价的现象,有些棉农就会不按订单来,谁给的价格高卖给谁。”黄群说。

  “去年的抢棉现象尤其严重,与我们签订统一供种合同的棉花基地,后收回来的只有六成。”吕殿虎说,“根源在于新疆目前的加工企业太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加工厂产能远远超过棉花种植规模,因此出现抢棉抬价。”

  对此,黄群分析说,新疆有不到4000万亩棉花,600个加工厂就足够了,然而现在全疆有1000多家加工厂,而且还在新建。因此,根本上还是要去加工产能,淘汰一批能耗大、设备工艺落后、竞争力差的加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棉花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在联盟基地做好宣传,优化棉农与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长期深度利益绑定,实现订单更稳定、产销更顺畅。

  自主国棉品牌怎样叫响?

  从CCIA棉花系列产品在全世界的棉花科学家、企业面前亮相,到CCIA棉田秀、棉花竞拍,再到300万亩产量40万吨的CCIA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建成,CCIA作为“国字号”棉花品牌已经在业内叫响。

  为什么在现阶段要树立有权威性的国棉品牌?黄群告诉记者,我们国家的棉花品牌很多,以新疆为例,很多植棉市(县)、兵团师团都有自己的棉花品牌,然而都没什么影响力,无法与国外的大品牌竞争。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棉花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在世界前列,需要有影响力的棉花品牌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质量,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CCIA是国棉联盟成立后创建的自主品牌,在棉花生产、加工、纺织、印染、纱线、家纺、布匹全链条都注册了CCIA商标。目前,已授权相关企业推广国棉品牌,并成立了“CCIA绿色棉品研发中心”,完成了从CCIA棉花到140、160、200支纱高品质面料和服装的规模化试制。黄群说,目前,CCIA已经与361度、罗莱家纺、李宁、安踏、海澜之家等企业开展品牌“联名”合作。

  品牌的核心是过硬的品质,品质的衡量需要有权威性的标准。王进华说,多年来,美棉、澳棉建立塑造了自己的标准体系。我们国内也有自己的标准,然而推广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在认证上比较被动。

  “梳理起来,我国涉及棉花的各类标准有1000多个,却存在着重标准制定不重实施的问题,标准的引导力不强,对供应链各主体无法形成有效约束。”黄群指出。

  为此,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围绕着CCIA棉花生产、加工、纺织等“基地”和品种、种子、原棉、纱线、面料、服装等“产品”两个方面,采取“定性+定量”的原则,制定了国棉CCIA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将其贯穿到棉花全产业链中,确保CCIA棉花及其产品的全程标准化生产和可追溯。

  认证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流程和标准执行,“认证证书”合格一批发放一批。比如高品质棉生产基地内的棉花生产出来后,达到标准则发放证书,如果没达到CCIA标准,则不予发放,皮棉加工环节以及其他下游环节都是如此。“这样才能保证标准的一致性和认证的含金量。”黄群说。

  目前,国棉CCIA标准已经初具体系。黄群说,接下来要使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国际化、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让产业链上的更多企业认可并加入CCIA标准体系认证中来,以及吸纳更多的国外品牌企业。还要进一步扩大高品质棉花基地建设,完善溯源系统,建立产品供应链,树立“中国棉花、中国技术、中国产品、中国品牌”的国际化理念,创响国棉CCIA品牌。

AAA复合面料网VEGTRHY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