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精准发力提升蚕桑产业发展质效
蚕桑产业是凉山助农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为群众稳粮增收、致富奔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蚕桑产业惠及全州8.3万农户,40余万人,户均收入达2万多元。
转战乡村振兴,凉山在巩固蚕桑产业发展基础上持续发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发展,进一步激发产业富民效应。
接续发展提升发展质效
今年以来,凉山瞄定省州蚕业目标任务,以重点工作为抓手,多举措壮大蚕桑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质效。
抓桑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在继续抓好冕宁县桑树良繁基地建设的同时,分别在宁南、德昌及州蚕种场建了3个桑树种质资源圃和品比园,加速开展新桑品种的引进、试点和培育,着力打造立足凉山、辐射攀西的桑树良繁基地。
抓桑蚕新品种引进、试验与推广。州蚕种场与中蚕所合作培育的抗脓蚕品种已纯合固定,今年春季开展母种试繁,晚秋进行性能性状试验,争取明后年申报品种鉴定。此外,今年春蚕还在宁南、会东两县开展川山×蜀水、人工饲料蚕品种试点试验,引进推广雄蚕品种1.2万余张。目前,桑蚕新品种引进、试验与推广有序推进。
抓桑园间作套种和果叶兼用。今年,凉山在宁南、会东、德昌等地开展粮桑统筹5000亩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示范,在德昌继续加大果桑夏伐培训力度,确保果叶兼用扩面增量。
抓智能化共育室改造。重点围绕三改:一改设施装备。升降温、补湿、换气及蚕盒、共育车等,配足蚕盒、蚕网,确保五盒育全覆盖。二改共育规模。改过去零星分散共育为集中共育,季共育量达到100张以上。三改智能操控。通过创建“现代蚕业数控中心”,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全天候远程监控,自动预警,远程指导,适时服务,确保小蚕共育质量大幅提升。
抓新型养蚕大棚和蚕业综合体建设。以乡镇或自然村为单位,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或企业自有资金,集中修建规模化、标准化新型养蚕大棚和蚕业综合体,无偿或低价租赁给蚕农,配足设施设备,蚕农拎桑养蚕,减少蚕农养蚕成本,由零星分散养蚕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养蚕,大棚变车间,蚕农变员工。集中管理,统一指导,标准化生产,实现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型升级。
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重围绕宁南、会东、德昌、普格、甘洛等地国省州级园区培育和创建,推进现代粮桑、桑葚、桑旅、种业园区建设。
抓蚕种生产和检验检疫。今年计划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80万张,目前春制原蚕生产已全面展开。
此外,凉山做好蚕桑产业发展资金、技术、物料等方面保障。截至目前,宁南、普格、甘洛等地已协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支持优质蚕桑基地、养蚕设施、桑园作业道路和灌溉渠系、现代农业园区及蚕业综合体建设,对夯实产业基础,改善养蚕条件,促进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州组织调运消毒药物7308吨(件),省力化蚕台1419套,纸板方格簇52万片,蚕桑专用肥6466吨,开展技术培训30446人次。
春蚕增产增收已成定势
今年以来,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各县市抢抓有利时机,全力抓好以施肥灌水、病虫防治、良桑嫁接为主要内容的桑园春防春管工作。宁南、西昌等县市更积极探索集约化养蚕模式,筹资新建专业化养蚕“综合体”,为推进集约化、专业化养蚕,创新养蚕模式,做了大量探索与实践。
宁南、会东、德昌等地,落实桑园套种大豆、玉米、马铃薯等5000多亩粮桑统筹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示范片,为推动全州桑园亩桑综合产值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德昌、冕宁等地果桑长势良好,桑葚上市以来产销总体趋稳。蚕种生产顺利开展,各蚕种场春季安排生产蚕种40万张,占全年生产总量的50%。州蚕种质检站现已完成蚕种成品检疫134批21.92万张。
全州已完成新建优质桑园1020亩,新建和技改小蚕共育室59间,大蚕房242间。全州春蚕出库蚕种10.5万张,比去年同期增发蚕种5600张,增长5%,增产增收趋势明显。
凉山州蚕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凉山蚕桑产业重点工作总体推进有力,态势良好,春蚕增产增收已成定势。
AAAVSGREHTRY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