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延伸产业链 养蚕“钱”景好
“我们村新建了6000平方米的全自动养蚕大棚和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烘干房,去年,蚕桑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创造200余万元的收入。”近日,在抚州市东乡区黎圩镇潭江村兴潭蚕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蚕桑基地内,村干部杨和球一边给蚕喂食桑叶,一边对记者说。
近年来,潭江村坚持“党建+”发展模式,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持续壮大蚕桑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木耳、鳜鱼等特色种养产业,积极兴办设施农业、现代观光农业建设示范项目,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由2018年的5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270万元。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潭江村多样化特色产业结出的硕果。
据村党支部书记曾自兴介绍,潭江村具有几十年的养蚕传统,并得到江西省蚕桑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从1994年起,该所每年都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为村里发展蚕桑产业提供技术支撑。该村结合多年种植蚕桑的基础和优势,将蚕桑产业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按照“党支部+产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里自筹资金75万元,成立了兴潭蚕桑专业合作社、潭江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把500余亩集中流转土地打造成为高科技养蚕示范基地。“这间大棚现在是养蚕室,等过段时间又是木耳的晾晒房了。我们合理利用养蚕空档期,购买菌棒种植黑木耳,做到一棚两用。”曾自兴说。
同时,村委会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种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强链、延链、补链行动,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针对“僵蚕”在医药领域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潭江村与江西国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潭江村技术工作站,将传统“丝蚕”养殖项目转型升级为年产200吨的“僵蚕”养殖项目,拓宽了发展路子。村里还新增了果桑园,生产桑葚酒,以农旅融合模式吸引游客采桑果、品桑茶、饮桑酒,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尝到产业结构调整甜头的村民吴美顺感慨道:“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啊!”
原来,吴美顺家虽然种植了20亩桑树养蚕,但一直缺少专业技术,又不善经营管理,收入一直上不去。为此,村党支部针对性研究谋划,指导帮助他把近10亩蚕桑改为果桑,并借助村里举办的“五一”桑葚采摘节,帮助他把1万公斤桑葚销售一空,还卖出1000公斤桑葚酒,经济收入超过12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村民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每人每年增收2万余元。手头有钱好办事,去年以来,该村先后启动了道路硬化、灌溉沟渠清淤治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并充分利用党建书屋、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定期开展各类文艺活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AAA防紫外线面料网GFREGRTT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