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9页
-
“兵团造”采棉机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整机国产化率达到93%
10月4日一早,一台新型国产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在隆隆声中驶进六师一〇二团植棉户付怀根家的棉田,标志着整机国产化率达93%的新型采棉机正式“上岗”。 不到4个小时,这台采棉机轻松采收完120亩棉花,付怀根话语里难掩兴奋之情:“这台采棉机售价比进口的低300多万元,采收时速7.1公里,采净率达到97%,优于进口采棉机...
-
新疆棉花进入大规模采收期 机械化采收率将达80%
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全区棉花陆续已进入大规模采收期,目前,全区(地方)已采收棉花250余万亩,同比增加40余万亩,地方和兵团共有7000余台采棉机投入棉花采收作业。 时下,沙湾市百万亩棉花吐絮成熟,大型采棉机穿梭在白色花海中,争分夺秒锁定今年的丰收形势。库尔勒市的棉花也进入采摘期,为保障棉花采摘工作顺利进行...
-
服装业持续提升时尚活力 自主品牌已成主流
在不久前闭幕的2022年北京时装周上,看完本土设计师的时装大秀后,时尚达人徐绮感慨地说,随着文化自信不断提升,我国传统的如意、莲花、曲波纹、窗花等经典纹样被运用到秀场服装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互辉映,展现了我国服装设计的不凡实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
-
广西河池:数智化赋能蚕桑业“破茧成蝶”
蚕房温度高于设定的28℃,手机便收到预警信息,通过“一键处理”轻松化解危机;“近期脓病高发,请做好环境消毒及药物添食”,蚕农们收到信息提醒,可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大大降低风险……如今,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智慧养蚕”的场景随处可见。 据了解,这是广西移动河池分公司通过智能化设备研发制造和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助推传统养蚕...
-
重庆铜梁:专家指导进蚕房 助力蚕农小秋收
10月8日上午,秋雨纷纷。上午9时许,在重庆铜梁区大庙镇石心村农户王志容家中,区老科协专家田时铭、姜发强、李漱全一行正在查看晚秋蚕饲养情况。 石心村是铜梁的养蚕大村,满山满坡的是绿油油的桑树,村民采摘桑叶的身影在桑林里闪动。 在王志容家中的省力化蚕台上,密密麻麻铺满了胖乎乎的蚕儿,主人正在把桑叶均匀地撒在蚕台上。...
-
蚕农迎丰收!南通海安2.4万担秋茧开秤收购
近日,江苏省南通海安市开始了今年秋茧开秤收购。今年秋茧的收购价格比春茧略高,蚕农们喜迎丰产丰收。记者了解到,今年海安预计收购鲜茧2.4万担,全市蚕农收益超9千万元。 在海安市隆政街道新丰茧站,虽然是国庆假期,蚕农和工作人员依然十分忙碌。白花花的蚕茧在传输带上翻滚不停。从检验、称重,到定价、开票,一切井然有序。蚕宝三...
-
贵州罗甸:铺就致富“新丝路”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贵州省罗甸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技术指导,把种桑养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一项重点产业来抓,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助力群众增收。目前,桑蚕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新丝路”。 这几天,在罗甸县各桑蚕养殖基地,村民们忙着摘茧、分类,打包、运送到各个指定收购点销售,这已经是今年采...
-
有了“丝”路就有出路 重庆黔江这样打造蚕桑丝绸产业链
抽丝剥茧 海通丝绸,“鲁渝协作”引进的全国头部缫丝企业,这家山东企业的到来,弥补了黔江蚕丝加工的短板。 在黔江正阳工业园区海通丝绸的厂房内,机器轰鸣,缫丝女工在生产线上来回走动。蚕茧经过高温蒸煮和抽丝等环节,变成工业化的丝线,是丝绸产品重要的原材料。 现代化机械“抽丝剥茧”的效率,是传统人工无法比拟的。...
-
沙雅县190余万亩棉花进入采收期
金秋时节,新疆棉花进入采收期。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沙雅县190余万亩棉花也喜迎丰收,万顷“棉海”里采棉机高效作业,确保朵朵新棉及时归仓。 10月1日,在沙雅县多力坤棉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棉田里,吐絮的棉花雪白一片,采棉机来回穿梭进行机械化采收,勾勒出一幅丰收的美景图画。该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初,通过将村里469户...
-
新疆阿克苏地区740万亩棉花开始采摘
连日来,新疆阿克苏地区740万亩棉花迎来采收季。在塔里木河两岸一望无际的棉田中,伴随着机器的轰响,一个个打包成型的棉包变成了棉农兜里的“真金白银”。 走进新疆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英买力村,一望无际的棉田雪白一片,一台台俗称“下蛋机”的大型采棉机在棉海里来回穿梭,经过一番“吞云吐雾”,“生产”出成型的棉包。 阿克...